mapmap2map3map4map5map6
新闻中心
领导讲话
企业动态
员工风采
经理访谈
项目简报
通知通报
百家之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员工风采
 
团圆中秋,亲如一家
更新日期:2007-01-25  浏览:1577

 

在海上升明月,万家皆团圆的中秋之夜,第五项目处全体员工欢聚一堂,共叙亲情友情,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节日夜晚。

“团圆”是中秋亘古不变的主题。正是出于对中秋团圆的想往、对家人的思念,千百年来,有多少游子不惜千里舟车劳顿,又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为失去月圆人团圆的机会而暗自神伤。对于多数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第五项目处员工来说,自然更免不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魂牵梦萦

第五项目处所服务的中国红十字总会和中国侨联,长假期间全部放假,楼内无人上班。鉴于这一特点,项目处可以给部分员工放假,让其回家欢度国庆、中秋两大节日。依照惯例,节日回家人员须提前一天返回,做好服务对象第二天上班的各项准备工作。但今年的中秋节,恰巧在国庆长假的第六天,这就意味着节日回家的员工必须在中秋节当天返程,不能与家人共同享受月圆人团圆的幸福时刻。

怎样让员工按时归队?如何让他(她)们中秋之夜不想家?对此,项目处的几位管理人员可谓费尽心思。

“你们一定要按规定时间回来,中秋之夜我带你们一起赏月!”主管马宁早早地把这个问题摆在了几名年轻保洁姑娘们的面前。930的全员会上,项目处主任魏如红一番“大家一定要按时回来啊,我们一起在这里过中秋团圆节!好多惊喜,不来后悔啊”的叮嘱,更是让年轻的员工们不停地猜测着、相互询问着,带着好奇和憧憬踏上了回乡之路。

时间如梭,不知不觉已到了员工们返程的日子。从106日中午起,大家陆续返回,下午尚未到京的也都把电话打了过来“马主管,吃饭一定要等我啊!”淳朴的话语透出一份欣喜。吸引他们的其实就是项目处“以心换心”、“以真心换实意”的暖人氛围,是管理人员对普通员工的一片真诚。主任魏如红、主管马宁家在北京,用她们自己的话说,“30多年了,还从来没有离家过中秋哪!”但在今年中秋节,她们却破了例。为了实现对员工的承诺,她们安抚了年迈的父母,提前拜见了亲友,早早地来到项目处为员工们准备中秋晚餐。为了这一顿看似简单的晚餐和节日联欢,马宁在假期里好几天都没有消停,买奖品、定菜谱,就连自己10岁的儿子她也动员了起来,小家伙准备的与“月”相关的谜语和脑筋急转弯,精彩有趣,受到大家的夸赞。会服主管吴东亚是一位爽快的山东姑娘,中秋节前她父亲正好来北京探亲,与亲人难得一聚的机会她却主动放弃了,早早赶到项目处,担负起了采购任务。

正午刚过,胡同深处的小院就热闹起来了。小伙子和姑娘们开始布置联欢会的现场,一串串气球吹起来,一条条谜语挂起来,欢乐飞到了院中的各个角落,连那棵百年的古枣树都好像露出了笑容。负责饮食的同志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有公司食堂的大烩菜、街上买来的各式凉菜和水果、公司自制的“国天牌”月饼,还有那专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破例准备的啤酒,所有这些,都让中秋的晚餐更加温馨、喜庆。

傍晚,就在晚会准备开始的时候,项目处副主任仲洋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中,手里提着月饼笑眯眯地走了过来。仲洋是今年7月份刚从内蒙项目处调回北京的,从20051月接到派遣通知匆匆北上呼和浩特,至今他1天都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就是这次也是把101这个最重要的24小时值班任务完成之后,才赶回江苏老家探望年迈双亲的,魏主任原本让他在家陪伴双亲过个团圆节,但他硬是提前告别了父母家人,仅在家待了4天便匆忙赶回来和大家共度中秋。

在热烈的欢呼声中,员工们共同举起了酒杯,庆祝这个阖家团圆的节日。一群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年轻人,有云南的、河北的、山东的、江苏的,大家围坐在院中的古枣树下,互相说着各自家乡的风俗人情,聊着平日难得说出的心里话,场面热闹非凡。还有那猜谜语得奖品,尤其是一大堆超大号“意外惊喜球”,每个球里的纸条上都藏有一个意外,惹得大家争先恐后、捧腹不止。最后,两位主任带领大家玩起了“气球对对踩”,将整个中秋赏月活动推向了高潮。月光透过叶片的缝隙悄悄地钻进来,透过耳边的空气传递来一丝丝暖意,在每个不经意的瞬间,见证着这个温馨的中秋夜。

月满人齐全,家国两团圆。2006年的中秋节,在我们每个员工的脑海里都留下了一份深刻的记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大家都不会忘记第五项目处这个团结、温暖的家,都不会忘记国天物业这个亲人一般的名字。

 

(本站编辑:徐广泉 王响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