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map2map3map4map5map6
新闻中心
领导讲话
企业动态
员工风采
经理访谈
项目简报
通知通报
百家之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员工风采
 
平凡岗位注真情——记北大医院项目处保洁员
更新日期:2008-10-04  浏览:1498

编辑部讯 盛夏七月,烈日当头,大地流火。走进我公司物业服务项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看着烈日下川流不息的人群,可能最不引人注意的就是那些无声无息、埋头劳作,用汗水为医院打理出洁净优美的工作和就医环境的保洁员。平日里,人们对他们的感知一般是停留在一把扫帚、一把拖把、一只簸箕、一辆三轮车、几块抹布“打天下”的印象上,而对于他们真正的工作生活却知之甚少。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种种好奇,走到他们中间,深入到他们的工作生活之中,去听听他们的心声,体味他们的甜酸苦辣,感受蕴藏在他们身上的那种质朴、真诚与豁达……

“忍辱负重”——王明江

去年我公司接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物业时,已经在这里工作了5个年头的王明江就此成了国天物业北大医院项目处的一员。他的工作是负责医院一部儿科四病房的卫生保洁工作。这里的病人大多是10岁左右患有癫痫症等疾病的儿童,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来就是调皮捣蛋的“巅峰期”,再加上发病时精神有些不正常,因而时常会做出一些诸如张口骂人、抬手打人、随处便溺等失常之举,令人防不胜防。给王明江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12岁患有癫痫病的小男孩,由于长期患病,平时行为很怪异,有时候见人就骂,还经常用手拧人。于是一般人都不敢靠近他,就连护士有时也“憷”他。有一次,王师傅正在病房做清洁工作,眼看着活就要做完了,这时小男孩毫无顾忌地在刚刚清洁完的地面上撒了一泡尿,考虑到他是病人,年龄又小,王明江尽管心里也有点不舒服可嘴上什么也没说,转过身来,准备清理这位小病人的“杰作”,可刚走到他跟前,小男孩迎面吐来一口唾沫,正好全都吐到王师傅的脸上。王明江下意识的用手把唾沫擦掉,可小孩并未就此而止,又用手来掐他,王明江刚要躲开,恰巧站在一边的小孩父母看到这一情景,赶忙过来制止,并向王师傅道歉,王明江笑了笑说,没事没事,他是个病人,又是个小孩,我不会在意的。说着王师傅出去洗了把脸,回来又继续他未做完的工作

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类似这种“有悖常理”的事情,王明江尽管多次遇到过,可他从来没有因此而影响到工作热情,每天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尽心尽力地做着自己担负的工作。交谈中说起小患者时常演出的“恶作剧”,王明江一脸的平和,他说,孩子们每天遭受病痛折磨,如果这些过火的行为,能够减轻他们的痛苦,自己受点“委屈”也值得。

“乐天派”——陶凯

在医院妇科病房,一说起陶凯师傅,大家立马感到心清气爽。因为每每看到她,总能看见她一脸微笑,有时未见其人,就先闻其笑声,仿佛在她生活中就没有什么值得犯愁的事。陶凯师傅来项目处之前,已经有好几年没出来工作了。去年,眼看着北京奥运会慢慢临近,平时不甘寂寞的她在家怎么也坐不住了。“不行,不能再呆在家里了,得出去沾点奥运喜气!”这话刚说完,她便付诸了行动。“可自己能干什么呢?”思来想去,感觉卫生保洁工作比较适合自己,于是她来到距家较近的奥运定点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应聘。经过试用,最终成了国天物业北大医院项目处的一名保洁员。

陶师傅平时虽说是爱说爱笑、凡事都不往心里去,可真正干起工作来可是有板有眼,从不马虎。就拿她负责的妇科病房来说,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掉落的头发多,尤其是住有化疗病人的房间,掉落的头发比比皆是,清理干净非常费工夫。特别是厕所,由于地面潮湿,掉落的头发紧贴地面,拖不起、扫不净。对此 ,陶师傅只能蹲在地上,不厌其烦地一缕一缕地拾,一根一根地捡。对她这种极端负责的工作精神,医护人员和病人经常是赞不绝口,不少病人还写来表扬信、感谢信对她大加夸赞。

陶师傅不仅工作突出,而且善于将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别人。平时工作中,她很随意的举手投足,抑或是只言片语往往就能让大伙笑成一片,成了名副其实的“开心果“。很多病人都深有感触地说,“见了陶师傅,身上的病痛好像去了一半”。就此,不知道哪位病人还送给她一个“小蜜蜂”的绰号。还别说,工作之余她照顾起病人来的确像个勤劳的小蜜蜂,忙前忙后,无微不至。今年春节大年初一,住在陶师傅负责的病房里的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太太,可能是因为家住外地,身边暂时又没有儿女陪伴,受节日气氛的感染,泛起了思念家乡之情,在病房放声大哭。陶师傅见了,立即上前劝慰,又是打水,又是洗水果,一阵忙碌之后,老太太的情绪见好,随即俩人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伴随着阵阵爽朗的笑声,笼罩在老人心头的不快被驱散了。末了老太太感叹道:“陶师傅,看见你,我就像看见了亲人!”

在陶师傅身上,还有一种可贵的东西值得学习。这就是她那种正确处理工作与个人家庭问题的精神和真诚奉献爱心的炽热情怀。在单位虽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保洁员工,可想问题、做事情,她却能站在单位大局的角度,展现着一个主人翁的风范。有一次,她家里小孩生病,缺人照顾,家里人想让她辞掉工作回家照顾小孩。可她思想上却很矛盾:从私说,在孩子生病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她应该辞掉工作回到孩子身边;但再看看单位工作,当时正是缺人之际,许多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甚至有的岗位还产生了空缺。此时自己一走势必又产生新的空缺,给工作造成被动,给领导带来麻烦。经过反复思量,她觉着在工作最缺人手,项目处领导又出面挽留的情况下,自己再执意走人实在是不近情理。于是,她苦口婆心地说服了家人,毅然选择了留下。她说:“人总不能光考虑自己的小家,说话做事也得考虑一下大家”。这话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是唱高调,可从陶师傅嘴里出来,却让人倍感真诚。今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每天从广播、电视上听到看到的惨人景象,像一根根钢针深深刺痛了陶师傅的心。她说,地震让那么多人受难,自己不能无动于衷,虽然家里并不富裕,自己工资也不多,但总得给灾区人民尽一份力,献一份爱。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了占自己月工资四分之一的200元钱作为爱心捐款。

“甜嘴小胖”——陈龙华

陈龙华今年刚满20岁,长的“身宽体胖”,是项目处年龄最小的保洁员,跟其他同事比起来,算是“初生牛犊”,可他干起活来却非常老道、干净利索。每天擦洗病房,清洁办公室,收拾厕所,样样活他都干的有条不紊、有质有量。去年10月份,一向被大家公认为工作要求最严格的陈总护士长居然给项目处主任说:“小胖干的不错,可不能给我调走啊”!总护士长此话一出,“小胖”这个充满喜爱的称呼在陈龙华身上可是深深地扎下了根。从此,大家小胖长小胖短的开始叫开了。别说,陈龙华对这个称呼也乐得其所,欣然接受。

小胖何以招来这么多人的喜爱?采访中我们发现,原因不仅在于他出色的工作,而且还因为他有一张甜嘴。大家说,平时小胖见了谁都有称呼,老师、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的叫得可亲热了,叫得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不禁让人与他亲近三分。关于称呼问题,小胖自由他的一套分类法则,不管是病人还是医护人员,四十岁以上的叫叔叔、阿姨,四十岁以下二十岁以上的叫哥哥、姐姐,比自己年龄小的他统统叫老师。对于小胖的礼貌待人,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病人都很认可,大家对他也都格外的亲切。就因为他的礼貌,在工作中也帮了他不少忙。今年5月份的一天,陈龙华照常挨个擦拭所负责病房里的桌子,当擦到一位新住进来的病人那里时,其家属死活不让擦,说小胖的抹布到处擦,太脏了,怕有病菌。其实小胖用的都是专用抹布,擦别处的抹布跟这个不是一块,并且都是经过严格消毒的。可是病人家属就是不让擦。怎么办?此时小胖的那张甜嘴就派上用场了,经他一番耐心诚恳的解释、劝说后,病人家属终于同意到小胖的“工作室”看看再说,当他们看见各种颜色的抹布干净整齐的挂在那里,很是惊讶,欣然同意支持小胖的工作。

工作中,小胖也有遇到尴尬的时候。有时他给人打招呼,人家却不予回应。遇到这种情况,小胖抱定一条原则:绝不计较,下次见了依旧主动热情地打招呼。时间长了,谁能不被打动呢。如今,好多人见了小胖,没等他开口,人家早就先声夺人:“哟,小胖,忙着呢!累不累啊!”——看,小胖的人缘多好啊!

 

以上所列仅是北大医院项目处保洁员的缩影。其实像他们一样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员工在项目处比比皆是。像经常腰间拴着保险绳站在高楼窗台外擦玻璃的陈忠瑜,热心为医患人员服务,收到表扬信最多的陆启明,被护士长昵称为“小老太婆”的江荣聪,经常提前到岗的刘龙琼、赵凤霞等等……她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串精彩故事。尽管他们身上具有许多不同,但共同的是,无论是苦、是累,是顺意还是委屈,他们都坦然自若,辛苦着、快乐着……接受采访时,王明江师傅曾说:“烦恼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干吗跟自个过不去呢!”。瞧,这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保洁员!

 

(本站编辑:徐广泉 王响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