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小传:陈守林,1999年9月入职国天物业。先后任公司供暖部供暖班班长,工程部调度,中国银行项目处主任,海南项目处主任,大兴医院项目处副主任,解放军304医院项目处主任,中国地质大学项目处主任,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项目处主任。
编者:陈主任,您好!很高兴您作为“经理访谈”这个栏目的首位访谈对象接受我们的采访。据我们所知,您是咱们国天物业的老人啦。10余年来,您的工作岗位屡经变动,足迹踏遍了公司好几个项目处。因此,想请您首先谈谈您来国天后的非同寻常的工作经历。
陈守林:准确的说,我是1999年9月份来到国天物业工作。来公司时36岁,无论是年龄、身体、精力还是工作经验,可以说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编者:请问,您入职国天物业之前是做什么工作?来公司后一开始把您安排在了什么工作岗位?
陈守林:来公司之前我在工厂工作,从事的是生产调度和产品销售。来公司后,最早是安排我担任供暖部供暖班班长。供暖班长是一线员工岗位,不属于管理岗位。对这个岗位,开始我也曾有过思想斗争,但公司良好的工作氛围最终还是让我定下决心干好这份工作。
编者:供暖班主要有哪些职责,您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多长时间?
陈守林:供暖班主要负责和平里三至六区住宅和办公楼的供暖、系统维修以及供暖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当时供暖面积近30万平米。那时供暖使用的是燃煤锅炉,条件较为艰苦,工作量不仅大而且非常脏,忙时还经常几天回不了家。在这个岗位上,我干了3年。3年中,我带领供暖班全体员工团结一致,较为出色地完成了供暖、维修工作,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正是这三年一线岗位的工作经历和积累的物业管理知识,为我后来做项目主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10月锅炉房煤改气工程结束后,供暖部合并到工程部,公司安排我到工程部任工程部调度。期间公司又安排我参加学习培训,取得了物业经理上岗证,并在当年被评为东城区“物业管理十佳标兵”。
编者:从一名一线员工成长为管理人员,这本身就说明您的工作表现、素质能力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
陈守林:是的。2003年4月,公司安排我任中国银行冠英园住宅区项目处主任。该住宅区是公司通过市场竞争承接的第二个物业项目,公司上下都非常重视。由于自己没有项目管理经验,当时我的压力非常大。在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帮助下,加上自己及项目处全体员工的辛苦付出,最终实现了顺利接管。接管后,自己努力工作,带头值班,处处以身作则,对各项物业服务工作严抓不懈,高标准严要求,其服务质量得到了甲方和公司领导的认可。
编者:您任项目主任后的第一步走得很扎实,局面开得很好。
陈守林:当时自己确实是付出了辛勤努力。随着公司的进一步发展,2004年11月,公司领导安排我到海南省海口市接管22万平方米的公寓和别墅项目。由于有了接管中国银行住宅项目的经验,这次尽管也有压力,但自己感到有公司做后盾,有领导的支持帮助,尽管身在遥远的南国,但只要自己努力,任何困难都不在话下。通过一年半的摸爬滚打,海南项目处从成立初期仅管理两栋楼、不足4万平米,发展到后来成功接管22万平米的公寓和别墅项目,其服务管理质量得到甲方和业主的普遍好评。同时,我也积累和丰富了组织项目处从竣工验收——收楼——向业主办理交楼——办理装修手续——业主入住到实施物业管理全过程的知识与经验。
2006年4月,我从海南项目处回京后,又先后到友谊医院项目处、大兴医院项目处、304医院项目处、中国地质大学项目处工作。尤其是接管地质大学项目时,由于有了海南项目处的工作经验,因而在接管这个项目时就感觉得心应手,任务完成的比较圆满。
2007年6月,公司安排我担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项目处主任,从接管项目开始到全面实施物业管理服务,至今又是近3年时间啦。
编者:您的上述经历,在咱们国天物业项目主任队伍包括公司部门负责人中都是不多见的,很可能是唯一的。那么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您所在的项目及您本人都取得了哪些主要业绩和荣誉?
陈守林:从2003年开始担任项目主任至今,在这个岗位上,先后接管的新项目有4个。服务管理类型从住宅物业到公寓、别墅再到医院项目,服务管理面积从6万平米到20多万平米,带领的员工从几十人到现在有400多人。就目前我任职的北大医院项目处来说,服务内容从接管初期单一的保洁,到现在的工程运行、维修,中控室运行值班,机动车库管理,全院配送,会议服务等,几近涵盖了医院后勤的全部内容。
至于荣誉,这些年是获得了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已记不清了,头脑中有印象的有这样几项:
2000年至2002年在锅炉房工作时,锅炉房连续三年被评为东城区先进锅炉房;
2004年任中行项目处主任时,所服务管理的中国银行冠英园住宅区荣获“北京市安静小区”称号,并于当年被评为垃圾分类达标单位。
我本人2002年获得北京市东城区物业管理十佳标兵称号;
2003年被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2005年取得物业管理师资格;
2008年被中共和平里街道工委表彰为“服务保障奥运工作”优秀共产党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成绩和荣誉首先属于公司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帮助,属于曾经与我一起奋斗过的全体员工。荣誉和业绩只能代表过去,要获得新的荣誉,必须继续创造出新的业绩。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一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勤奋扎实工作,力争更加优良的业绩。
编者: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10年,在历史长河中它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它可是人生有效工作时间的四分之一。可以说,在这10年中,您见识了很多,亲历亲为了很多,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也很多。那么,我们想知道,在这10年中,有哪些经历或者人和事让您久久不能忘怀,或者说曾经感动了您?
陈守林:在国天物业十多年的工作历程中,我的感触颇深,收获颇丰,让我记忆很深的人和事很多,这里举个例子吧。
2003年,接管中国银行冠英园宿舍区当天,公司派专车、几位老总亲自带队,相关部门经理随行,全体物业服务人员统一着装前往办理接管事宜,给了业主以全新的感受。这样做,一方面表明我们全心全意为业主提供规范化服务的决心和姿态,另一方面对项目处全体员工来说也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和激励,给我们带来了工作动力,让大家更加坚定了做好工作、不辱使命的决心和信心。
接管当天,时任公司副总经理王立坤同志制作了项目处的上墙制度,不辞辛苦在夜里11点多钟亲自送到项目处。再有,项目处的会议桌及牌匾都是他亲自选定。通过这些小的细节足见公司领导对项目处的关注和支持。之后,公司领导又多次到项目处指导工作,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接管中行冠英园项目时正值非典爆发,在项目处协助工作的朱莉(现为公司综合服务部经理)、梁海燕(现为公司北沙滩项目处主任)两位女同志加班加点一周都不回家,帮助项目处完成文案工作。在非典时期,项目处员工身背喷雾器,穿着雨衣戴着口罩,全副武装每天两次逐楼为住户消毒,抗击非典,几天下来喷药的员工脚上都磨出了泡……。这些事我记忆犹新,感动至今。
还有,10年来,特别是我任项目处主任以来,那些曾经和我朝夕相处、同奋斗共荣辱的员工们是我最不能忘怀的,他们是最值得我尊敬和感谢的人。
编者:听了您以上的介绍,我们很受教育和鼓舞。应该说,您是咱们国天物业的成功者之一,是一位很优秀的项目主任。那么接下来,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经验体会,或者叫感悟好吗?
陈守林:成功实在不敢当。回顾走过的这10年路程,我由衷地感到,是国天给了我展示自我的平台,是国天让我人生更有价值。我唯有利用这个平台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努力地为国天工作,才能回报国天对我的栽培和厚爱。
平时,我常想,一个人不管在哪里工作,就要力所能及地发挥自己的长处,把自己的能力毫无保留的发挥出来,尽心尽力地付出。有付出才有回报,有播种才有收获。作为项目主任,为甲方服好务,让被服务方满意,让公司领导放心是我的职责,同时也是我自身价值之所在。要说感悟的话,主要有这样几点:
第一、个人发展是与公司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99年我到国天时,公司当时只负责和平里3——6区的物业管理,全部为住宅,仅30万平米的面积,不足百人的物业从业人员。国天物业的领导层洞察到市场的需求和公司发展的前景,适时作出了在做好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走向市场的决策。通过几年的努力,先后接管了包括医院、写字楼、办公楼、工厂、学校等多种物业类型的20多个项目,从业人员发展到近3000人,管理人员从十几人发展到近200人。目前在职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公司从一线员工队伍培养出来,逐步走向管理岗位的。所以说只有公司的发展,才有个人发展的机会。
第二、个人努力与领导培养是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来公司后,自己从一线员工岗位做起,到2002年任工程部调度走上管理工作岗位,再后来被任命为项目处主任。可以说自己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深深留下了公司领导对我的栽培、信任的烙印。反过来说,如果说我工作不努力,综合素质能力低,公司领导也不会给我机会。因此说,个人要发展,首要的是自己要不懈努力,积极进取,忘我工作,以良好的业绩换取甲方和公司领导的认可,争取个人发展的机会。
第三、要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永远做一个物业服务的能者。“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是当今人才成长的一条规律,必须经常以此鞭策自己。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感到自己要学的东西很多,需要提高的方面很多,总有一种紧迫感。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就我们物业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来说,大的项目所管理的设施设备种类越来越多,新技术的运用也在不断增加,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要管理好一个项目,让甲方满意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新特点,作为项目主任,除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外,还必须自觉地、刻苦地学习钻研技术和相应的业务知识,做一个内行的领导,做一个真正的工作上的能者,这样才能占据主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最后,我再一次衷心感谢10年来给予我关心、培养和帮助的公司领导!感谢曾经与我一起和正在一起工作的同仁及一线员工!
编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本站编辑:徐广泉 王响笛) |